←專長探險教育和線上遠距教學的Aaron,即將成為我的advisor......
十二月底考完GRE,考場就在學校某一棟building裡面,結果相當不理想,回到tree的研究室,和tree討論著要不要再考一次。
「如果我是你,我不會再考一次......」Tree說。「你的其他條件都這麼好,如果學校真的為了GRE而不錄取你,那這個學校也可以不用去唸了!」
沒有多少時間收拾破碎的心,因為PAA計畫的年度旅遊在即,我又負責吃重的食物烹飪與採買,所以便一頭栽進了食材的準備工作,等到大家玩回來,一月三日,我收到Aaron的來信:系上即將舉行Learning Technologies的Ph.D interview,時間在一月三十日。
我其實沒有料到系上還有這一招,而且我從前的advisor在十二月底的時候才submit了她的推荐信,我沒想到這一步會來得那麼快。Aaron提供的表格有五個時段可以選,還可以自由選擇skype meeting或是in-person interview兩種方式,他在信裡強調:「無論哪種方式都不會影響我們決定。」
既然現在人已經在Minneapolis了,有地利之便,面對面面試又可以看到對方表情,比較不容易產生誤會,我就火速地挑選面對面的方式,填了最晚兩個時段 (糜爛的家庭主婦一大早腦袋可能還沒醒),然後回覆給Aaron。
接下來就開始緊張了。從小我就是緊張大師,當然這次也不例外,收到email就抖抖抖抖一整天。當天剛好是星期五,利用晚上PAA聚餐的時間,順便問了一下其他領域在當年曾經接受過interview的同學,她們也提供了一些不錯的建議,不過因為她們當時人都還在台灣,所以自然是採取phone interview的方式,phone interview的優點,不必說,自然是可以先準備稿子在旁邊。
我一向都對自己的英文口語沒有信心,雖然已經在美國讀書兩年,上台報告也從來都不是問題,但是第一次用非母語interview,還是令我緊張不已,加上我回台灣一年,來美國後又整天呆在家裡,是不折不扣的宅女,我只能說聽力真的進步很多,現在已經可以看懂CNN的新聞及談話性節目,但是對「開口流利又專業的講英文」還是有點心理障礙。
於是我馬上就擬定了幾個可能問的問題。然後約了tree的一個美國同學Jim,在正式interview前跟他模擬練習兩次。找Jim的原因是:我們還是比較無法了解美國人的邏輯會問出什麼問題,用什麼樣的態度語氣內容才符合美國人心目中的專業形象。Jim的意見我覺得是這次interview的制勝關鍵,他真的問了我幾個想都沒想過的問題,然後告訴我大約是什麼情境,讓我在實際上場的前一天心裡感到紮實許多。以下就是我擬的幾個可能會問的問題:
1. 自我介紹:除非是應徵行銷廣告需創意的行業,否則中規中矩回答就好了,我就把自己大學學歷、教書經驗、碩士經驗及為什麼決定要念Phd講了一下,在一分鐘內完成。
2. 碩士論文內容:這是最容易準備的,因為是自己做的東西。Jim提醒我應該多講些研究方法及最終研究出來的結果,因為這顯示我有多少研究能力。
3. 為何要申請我們這個program:延伸自我介紹的部份,說明我不太滿意台灣目前資訊融入教學的現況,順便把program的課程大綱稱讚一次,說明自己很喜歡這樣紮實的學術訓練。
4. 在碩士課程時學到什麼:除了可以提第二題的碩士論文內容外,又準備了一些曾經上過印象比較深刻的課程,告訴考官自己學到什麼樣的東西及培養出什麼樣的能力。
5. 台灣目前資訊融入教學的現況如何:提出台灣幾次資訊白皮書的內容及當老師碰到的現實實施狀況。
6. 經濟來源:因為線在景氣不好的情況下,唸教育的人很難獲得全額的獎學金,所以要靠自己主動爭取TA/RA,或是到外系去尋找機會。我有主動提到因為課程負荷很重的關係,前兩年可能無法兼顧TA/RA,只能專心修課,所以自己的存款應付兩年是沒問題的。
7. 什麼是"Learning Technologies":這題是我自己想到準備的。翻了過去的教科書,整理一下歷史並且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定義。
8. 未來研究的目標:分成兩種可能性,一是資訊融入語言教育、二是資訊教育政策,包含設計完整的資訊計劃、培養未來師資等。
9. 問題:在interview的最後通常口試者會問你有什麼問題可以問他,這是閒聊的好機會,我準備問如何爭取TA/RA,以及問老師們有沒有推薦的學術期刊或是書可以讓我閱讀。
Interview當天我是最後一個面試的,我自己準備了筆記型電腦以防萬一。進入到系辦的一間小小的研討室,面試的老師有三人,都是相當輕鬆的穿著,不過我還是穿著白襯衫搭配素色毛衣、黑色西裝褲和黑色包鞋、畫了淡妝。三位老師中,只有Aaron是教過我的,但是他也只有教過我一門課,所以我表現的如何他早就忘光光啦!連教我哪堂課都記不太清楚了。
坐下來後,其中一個老師負責開場,說明這次不是「考試」,而是想要藉由跟我聊聊,確認我未來的研究方向和所上有無一致等等﹝這樣講我並不會比較不緊張...﹞接下來便三個老師輪流問我問題,其中Aaron顯然是居於主導地位,因為都是其他兩個老師問的比較多,他坐在我的正對面,一直用一種很有興趣意味深長的眼光看著我,但是我的回答,主要都是對著他講,當然眼睛也會看看其他兩位老師。
問的問題可說是完全在我的準備之中,百發百中。第一題便叫我自我介紹;接下來問我問我什麼是learning technologies,這題我覺得好險有準備到,我回答的也不錯,很有條有理,所以在回答的當下有看到三位老師蠻驚訝讚許的眼光,算是這次interview中我感到最「舒服」的一刻。
其他問題包括:碩士論文、研究計劃及台灣的現況,最後當然也是問我有什麼問題。我覺得我台灣現況那一題講的不是很順,有點卡卡的,其他幾題就是順順地講過,沒有what is learning technologies這題那麼令人驚豔。整個interview只花了25分鐘,還包括結束後的幾句閒聊Orz......,因為我畢竟不是美國人,無法分辨這到底是好或不好,三位老師的表現也很中性,沒有帶半點興奮或是失望的語氣或表情,所以無法得到自己表現如何的線索。就在interview結束的當口,Aaron問了令一個老師一個讓我之後半個月都徹夜難眠的問題:我們現在要告訴她我們的決定嗎?
我真的沒辦法確定自己到底有沒有聽錯,也許是聽錯了,因為這樣的問法很不尋常,就算我已經是最後一個應試者,直接告訴我結果也太shocking了吧!那個老師馬上就說:不,不是現在。然後轉頭告訴我:我們今天就會做決定,你下星期會收到email通知。←這個「下星期」其實已經是三個星期之後了。所以我回家後每天都在「挫里等」。
整體上我是給自己八十分,因為沒有發揮的比前一天和Jim練習的時候好,正式上場時還是容易緊張,不過好險結果是好的,不過老師們,何必這樣吊我胃口呢?
留言列表